今日,国内AI医疗头部企业医渡科技(2158.HK)对外宣布,公司与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以下简称“广附院”)联合打造的“脉管性疾病多模态专病数据库”、“美易智能体”已在近日召开的广东省医院协会整形美容专业委员会2025年学术年会上正式发布。这是医渡科技大模型首次应用于医美领域,也标志着国内整形美容领域在数据整合与智能应用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我国医美市场规模已突破3000亿元,但行业长期面临“数据碎片”困境。医美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既需要技术创新的“加速度”,更需要标准规范的“压舱石”。破解这些难题,关键在于构建标准化的数据底座和协同创新机制。
因此,打造贯穿“数据采集-智能分析-临床应用-科研转化”的完整生态至关重要,“脉管性疾病多模态专病数据库”“美易智能体”两大产品的发布恰逢其时。
脉管性疾病多模态专病数据库发布,筑牢科研与临床数据基石
在本次会议上,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吴志远副院长介绍了“脉管性疾病多模态专病数据库”和“美易智能体”的建设与应用情况。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吴志远副院长演讲
2023年9月,医渡科技与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携手启动全院科研数据中心建设项目,首次打通院HIS、LIS、PACS等12大核心系统,实现患者从诊断、治疗到随访的全生命周期数据动态整合。
吴志远副院长介绍,本次“脉管性疾病多模态专病数据库”项目联合9家直属附属医院、高校及产业界力量,计划打造标准化、多中心协同的数据平台,通过统一规范打破数据孤岛,为个性化疗效评估、精准诊疗及跨机构研究提供有力支撑。
2025年,该专病库完成重磅升级,新增疾病特色指标生产功能,通过对海量电子病历、影像报告等多源异构数据的深度治理与融合,平台成功构建了覆盖3605个维度的精准科研指标体系。依托这些指标,医生可清晰追踪病灶的分期演变,直观观察检验指标的异常波动,也能掌握治疗方案的动态调整状态。
吴志远副院长表示,该数据库将有效支撑临床组学、多组学、影像组学等研究的开展,加速脉管性疾病领域的科研成果产出与临床转化。
美易智能助手发布,让精准诊疗触手可及
拥有了高质量的数据底座,如何让其价值在临床一线“活”起来?本次发布的另一项核心成果——“美易智能体” 给出了切实解决方案。该智能体是由医渡科技与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整形外科共同研发,实现数据价值向临床应用的转化,是医渡科技大模型在医美领域的首次深度实践。
该智能体以专病库数据为训练基础,依托医渡科技AI中台与专科知识库,整合科室排班、门诊导航、1000余条指南共识问答及医生资料,构建立体化临床知识图谱,实现三大核心功能:
术前通过分析患者皮肤纹理、血管分布等多模态数据,自动生成个性化治疗方案,将传统30分钟的方案制定时间缩短至5分钟;
术中实时匹配相似病例的手术关键节点,为医师提供动态操作提示;
术后通过智能随访系统追踪疗效,形成“诊疗-评估-优化”的闭环。
“这有效解决了医生,特别是年轻医生在知识快速获取上的困难,以及患者就诊过程中指引缺失等实际痛点。”吴志远副院长表示,过去面对复杂脉管性疾病,年轻医生往往需要翻阅数十篇文献、请教多位专家才能确定方案。依托专病库与智能体的协同,科室近半年的手术方案准确率提升23%,患者满意度达98.6%,这正是“数据+智能”赋能临床的生动实践。
医渡科技硬核实力,让技术突破真正扎根临床
医渡科技的核心竞争力,源于“数据治理+AI模型+场景落地”的全链条能力。
作为AI医疗领域的长期深耕者,医渡科技依托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及大模型技术,公司在医疗数据标准化治理与智能化应用上形成独特优势,核心算法引擎YiduCore累计经授权处理分析了超过60亿份医疗记录,沉淀了对上万种疾病的理解洞察,疾病知识图谱基本覆盖所有已知疾病,并完成了“医-药-险-患者”全链路的智能生态布局。
在场景落地层面,医渡科技AI中台3个月内即在湘雅医院、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等30多家国内知名三甲医院规模化落地,打造的智能助手覆盖诊前分诊、诊中决策、病历生成、诊后管理等全场景,充分验证了技术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效能。
医渡科技方面表示,立足此次与广附院的成功实践,公司将持续深化智能技术在医疗健康领域的赋能边界,计划将已验证的AI医疗能力,加速拓展至包括医美领域在内的更广泛的疾病诊疗与健康管理场景,致力于构建覆盖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全链条的智能解决方案最专业股票配资平台,为整个医疗产业的高质量升级注入核心驱动力。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正规实盘配资十大平台_正规配资公司网站_正规配资公司平台观点